保研辅导
新闻
联系我们
  • 电话:18627558781
  • 手机:18175134999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西二环大麓名山科教园南栋十层
大不了留本校?别,本校已不再保底!

点击:10 时间:2025-04-24



 

同样是留本校保研,有的保研er轻轻松松,提前收获gap year;

 

有的保研er却被狠狠拒绝,止步简历初筛;

 

还有的保研er好不容易擦边进入本校面试,却发现外校生人均大佬,本校生在老师眼里什么也不是。妥妥的本校外校一视同仁,坚决不搞一点“歧视”

 

若问有了保研资格,最差也是保到本校?还真不一定。当稳妥的保研资格遇上看似保底的本校,结果究竟是“你来我就要”,还是“请与外校生共同竞争”?背后的原因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院校天平更偏向本校生?

 

外校生与本校生,院校一定会更偏向本校生吗?是的!因为相比于外校生,本校生拥有太多“近水楼台”的特权

 

 

生源质量有保障

保研默认是同学们实现越级读研的好机会,从双非到985,从211到top院校,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从院校角度来说,接收到的外校保研er有可能是92高校的学生、也有可能是双非甚至四非的学生。因此本校生可以说是院校最稳定、最有保障的生源

 

其次,本院系的硕博导师大概率都会任教本校生,相比外校生来说,导师会更熟悉本校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表现,因此,学生质量也更容易得到导师认可。

 

 

情感“双向奔赴”

 

本校硕博导师除了会任教本校生以外,在本校保研er参加竞赛时,本校导师大概率也会担任其竞赛队伍的指导老师。此外,本校生在参加学院里的活动时,也会遇到本校导师。

 

所以,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本校保研er的成长进步,学院老师都看在眼里,颇有一种吾家有孩初长成”的感觉,对本校生的偏爱也在情理之中。

 

 

培养默契值拉满

 

从培养周期和培养成本来看,本校生有助于实现贯通培养。一般来说,本校生在本科阶段已适应本校的教学模式、研究方向甚至教师风格,读研后无需磨合期,可以直接上手课题,提高学术产出

 

其次,导师对本校生的科研能力也有一定了解,方便进组干活。实验室门禁卡早揣兜里,师兄师姐混成“老熟人”,导师课题组例会从大三就开始旁听……

 

这些“提前占位”的操作,外校生根本卷不动。同时,本校生留校读研意味着可以在大四就提前进组,有更长的时间投身科研,也有助于早日产出成果。

 

 

“有待考察”的外校生相比,本校生留本校读研,的确会更有优势,也会受到本校老师的偏爱。这既是出于对本校生质量的信赖,也是出于对培养成本的考量。

 

选择本校,本校一定会要吗?

 

 

@向日葵��:既然院校会对本校生有“自家孩子”的滤镜,那么是否意味着只要本校生报名,本校就一定会接收

 

当然没有那么美好,“保研选本校”既有可能是自带晋级甲的稳赢局,也有可能是各凭本事的淘汰赛。具体是哪一种,就看保研er们的运气了。

 

01单开招生批次——专属本校生的赛道

在部分顶尖高校中,存在一种特殊的保研机制,即针对本校生单独开设招生批次,相比于同外校一起竞争,单开招生批次的竞争会小很多,但是如果本校生没有通过复试考核,仍然有被刷的风险。

 

例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4年就发布过仅限本院学生申请的预推免选拔,并在通知中明确指出夏令营是选拔外校及本校其他院系学生免试攻读专硕研究生的唯一途径,预推免只向本院学生开放

 

无独有偶,南开大学商学院也在推免接近尾声时开放了仅面向本校学生的招生批次。

 

 

 

这类招生申请通道和考核标准相对独立,本质上是为了留住本校优质生源,避免人才外流。对于冲刺外校存在风险的学生而言,这类“保护性赛道”提供了极高的安全感,堪称“校内VIP通道”

 

02本校兜底——暗处的预留席位

还有些高校不会像复旦经院那样,公开为本校学生开辟绿色通道,但会在推免过程中刻意关照“自家人”。

 

例如,小红书某位同学现身说法,上海某顶尖985高校的数学科学学院基本只收本校和清北的学生

 

一般这种情况,院校在面试时,大概率会对本校保研er带点“亲妈”滤镜,为本校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安全区,所以只要面试表现不是太差,保研本校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03本校不兜底——凭实力说话的竞争

 

还有一种情况,与上述情况完全相反。近几年保研名额逐年增加,但院校的接收名额却涨幅有限,因此部分高校开始推行“不兜底”政策,即本校学生在推免过程中没有先天优势,被放置在与外校生同样的起跑线上。

 

这类院校通常采用完全公开的考核标准,对于专业排名靠后、缺乏硬核成果的本校生而言,选择留校反而可能面临“主场劣势”

 

一方面要应对来自其他高校的优秀同辈

 

另一方面学院老师对本校学生知根知底,有没有做过该项目、做了多少、怎么做的,老师心里都明白,容错空间更小

 

 

从以上三种情况来看,并不是有了保研资格,本校就一定会接收。具体会遇上哪种情况,就需要同学们提前跟本校咨询了解,做好planB,避免出现自以为本校保底,盲目冲外,导致保研失败的情况。

 

 

保研本校一定需要保研资格吗?

 

需要,保研资格是参与推免的基础条件,无论是保送本校还是外校,都要先通过本校的保研评定,拿到保研资格。否则即使本校愿意接收,若保研er未获得保研资格,也无法完成录取流程。

 

 

保研本校还需要参加考核吗?

 

需要,无论是本校还是外校,都需要报名夏令营、预推免或九推,并通过复试考核。但一般情况下,如果本校兜底的话,保研本校的复试难度会比保研外校的小,甚至复试考核可能会流于形式,保研er基本上走个过场就可以通过考核。

 

提前联系本校导师有没有用?

 

有用,一方面本校导师对本校学生存在天然的信任优势。

 

另一方面能获得保研资格的保研er,若学术科研、课程表现等能力也比较优秀,那如果提前联系导师,且导师有名额的情况下,offer的概率也会更大

 

拿到本校offer之后想鸽掉可以吗?

 

原则上可以。教育部推免系统开放前,保研er与院校均为“双向选择”理论上可放弃;但实际操作中,若已与本校达成口头/书面协议,单方面毁约可能会影响之后的流程——

 

毕竟保研er大四还在本校,仍需要面对学院老师,所以如果放本校老师鸽子的话,一定不能和老师把关系闹僵,和平解决最好

 

此外,如果决定放弃,则可以在手中有其它稳妥offer的前提下,尽早以合理理由诚恳沟通。

 

 

如果本校兜底,那么跨专业保研的话,本校会要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虽然本校兜底,但跨保能否接收,还是要看院系规定,部分院系可能还是会要求申请者符合跨保条件。

 

若目标专业与原专业属同一学科门类(如电子→计算机),且个人具备相关课程、科研基础,成功率较高;若跨学科门类(如中文→金融),则可能需通过附加考核(如笔试专业课程、提交研究计划)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了解清楚相关的跨保规定,做好准备。

 

 

本校不是我们保研的下限,也不该成为孤注一掷的借口。如果想留在本校,一定要了解院校对本校生的态度如何;如果只考虑冲外校,那我们一定要提升自己实力,靠自己才是永恒的真理和武器。愿每一位保研er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跑出最漂亮的答案。

 

注:本文素材来自@小红薯676E61E5@好好@卡皮巴拉@鼠鼠@饭饭饭饭饭v@羊球球的博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微信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