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18627558781
- 手机:18175134999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西二环大麓名山科教园南栋十层
点击:40 时间:2025-03-14
湖南省播音联考
评分标准权威解读
湖南省播音联考评分标准是考生专业能力的“标尺”,每一等级的描述都暗含明确的评分维度。本文严格依据官方文件,逐条解析作品朗读、新闻播报、话题评述三大科目的一至五等评分标准,辅以真实考场案例,还原考官打分逻辑,为考生提供“对标自查”指南。
一、作品朗读
从“机械复读”到“声入人心”的蜕变
一等(90-100分)
官方标准:
普通话语音标准
音色圆润动听
理解感受准确,情感真实自然
表达流畅生动,语言表现力强
形象气质佳
案例解析:
某考生朗读《岳阳楼记》,开口“庆历四年春”即展现普通话与音色的醇正,轻重停连精准(如“衔远山,吞长江”的顿挫感);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时,声音下沉,眉头微蹙,传递出忧思;结尾“微斯人,吾谁与归”略带怅然叹息,眼神与镜头自然交流。
评委评语:“播音艺考生教科书级示范,情感与技巧浑然天成。”
核心得分点:
①语音零瑕疵:无前后鼻音混淆(如“春”≠“充”)、轻声儿化准确(如“这儿”)。
②音色塑造力:能根据文本调整音色(古诗浑厚,散文清亮)。
③情感层次:对“悲喜”“豪迈”“婉约”等情感有细腻区分。
④形象气质佳:着装得体(如男生西装、女生西装裙),站姿挺拔,眼神坚定,微笑自然,整体气质与文本风格契合
二等(80-89分)
官方标准:
普通话语音标准
音色较圆润动听
理解感受较准确,情感较真实自然
表达较流畅生动,语言表现力良好
形象气质良好
案例解析:
考生朗读《春》时,“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语音标准但语调平直,未突出“偷偷”的俏皮感;读到“风轻悄悄的”时气息稍显急促,肢体僵硬。
评委评语:“整体合格,但缺乏记忆点,像‘流水线产品’。”
典型差距:
①情感单薄:能传递基本情绪,但缺少细节处(如轻重音、虚实声变化)。
②表现力局限:动作、表情仅停留在“有”,未与文本深度绑定。
③形象气质良好:着装整洁但略显保守(如白衬衫+黑裤子),站姿端正但略显拘谨,眼神交流较少,整体气质中规中矩,缺乏个性魅力。
三等(70-79分)
官方标准:
普通话语音较标准
音色一般
理解感受基本准确,情感基本真实自然
表达基本流畅,语言表现力一般
形象气质一般
案例解析:
考生朗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发音正确,但语调机械如背课文;“低头思故乡”时眼神飘忽,未传递出思乡愁绪。
评委评语:“无硬伤,也无亮点,像AI朗读。”
警示信号:
①语音偶现瑕疵:如“疑是地上霜”的“霜(shuāng)带方言痕迹。
②表达模式化:重音、停连处理单一(如每句结尾均拖长音)。
③形象气质一般:着装随意(如运动服),站姿松散,眼神游离,表情僵硬,整体气质与考场氛围不符。
四等(60-69分)
官方标准:
普通话语音基本标准
音色基本合格
理解感受基本准确
表达基本流畅,语言表现力偏弱
形象气质一般
案例解析:
考生朗读《荷塘月色》,将“袅娜”误读为“鸟娜”,且全程语调平淡;读到“峭楞楞如鬼一般”时面露困惑,未理解比喻内涵。
评委评语:“仅完成播读任务,未深入理解”
致命问题:
①语音硬伤:高频词错误(如“曲折”读成“取折”)。
②理解表面化:对“通感”等修辞手法无反应。
③形象气质一般:着装不得体(如过于休闲或过于正式),站姿僵硬,表情紧张,眼神躲闪,整体气质缺乏自信。
五等(60分以下)
官方标准:
普通话语音不标准
音色欠佳
理解感受不准确
表达不流畅,语言表现力弱
形象气质欠佳
案例解析:
考生用方言腔朗读《沁园春·雪》,“北国风光”说成“北郭风光”,“分外妖娆”读成“分歪妖娆”,且声音沙哑断续,全程紧盯稿件不敢抬头。
评委评语:“建议夯实基础再报考。”
淘汰主因:
①语音系统性问题:声母f/h不分(如“湖南”读“福南”)、调值缺失(如阴平55读成44)。
②表现力匮乏:声音无变化,如“机器人复读”。
③形象气质欠佳:着装邋遢(如褶皱衬衫),站姿歪斜,表情呆滞,眼神无光,整体气质与播音主持专业要求严重不符。
二、新闻播报:
从“照本宣科”到“人稿合一”的跨越
一等(90-100分)
官方标准:
理解准确,表达清晰
语言流畅,状态积极
新闻播音语感好
案例解析:
考生播报“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新闻时,导语部分语速稍快体现时效性,播到“搭载3名航天员”时加重音并点头示意,结尾“圆满成功”四字放缓,嘴角自然上扬。
评委评语:“既有新闻的庄重感,又透出自豪情绪,语感堪比职业主播。
核心得分点:
①信息分层:用语调区分导语、正文、结语(导语↑,正文→,结语↓)。
②重音设计:数据(如“历时6个月”)、专有名词(如“文昌发射中心”)需突出。
二等(80-89分)
官方标准:
理解准确,表达清晰
语言较流畅,状态较积极
新闻播音语感较好
案例解析:
考生播报“春运客流量突破30亿人次”时,虽无错字漏字,但全程语调平直,重音机械(每句话首尾加重),且眨眼较频繁。
评委评语:“基本功优秀,但像提词器的‘人形复读机’,缺乏交流感”
典型差距:
①语流固化:习惯性在逗号处换气,破坏语义完整性(如“预计发送旅客,30.2亿人次”)。
②状态紧张:手指紧捏稿件导致纸张抖动。
三等(70-79分)
官方标准:
理解较准确,表达较清晰
语言较流畅,状态一般
新闻播音语感一般
案例解析:
考生将“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中的“阶段性”误读为“阶段形”,立即纠错重读,导致后半段语速失控。
评委评语:“基础尚可,应变能力不足。”
警示信号:
①纠错痕迹重:重复、倒读会暴露心理素质问题。
②语感生硬:句尾习惯性上扬,如播报讣告时仍用疑问语气。
四等(60-69分)
官方标准:
理解基本准确,表达基本清晰
语言基本流畅,状态不够积极
新闻播音语感偏弱
案例解析:
考生播报国际新闻时,把“普京”读成“普金”,且全程低头,声音含糊如自言自语。
评委评语:“仅能听清70%内容,需反复辨认。”
致命问题:
①语音清晰度低:唇舌无力导致“吃字”(如“新闻发布会”说成“新闻发不会”)。
②状态消极:肩膀耷拉、眼神游离,传递出“不想播”的情绪。
五等(60分以下)
官方标准:
理解不够准确,表达不够清晰
语言不够流畅,状态欠佳
新闻播音语感弱
案例解析:
考生将“同比增长8%”误读为“同比增长80%”,卡顿许久后重新开始。
评委评语:“基本功未达标。”
淘汰主因:
①关键信息错误:数字、人名、地名读错直接降等。
②语言断裂:平均每句话卡顿2次以上。
三、话题评述:
从“流水账”到“思想者”的升华
一等(90-100分)
官方标准:
观点正确,态度明确
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语言流畅,见解深刻,说服力强,特色鲜明
案例解析:
考生评述“人工智能与就业”时,开篇立论:“AI不是取代,而是解放人类创造力。”接着用“纺织机革命”类比,指出“重复性岗位消失,创意性岗位激增”,最后以“未来人类的工作将是AI无法复制的‘温度型劳动’”收尾。
评委评语:“论点层层递进,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未来洞察力。”
核心得分点:
①金字塔结构:总论点→分论点(数据/案例)→结论。
②个性化标签:引用专业术语(如“图灵测试”)、结合亲身经历(如“我采访过AI工程师”)。
二等(80-89分)
官方标准:
观点正确,态度明确
逻辑清晰,表达较准确
语言较流畅,见解较深刻,说服力较强,特色较鲜明
案例解析:
考生评述“网红经济”时,提出“流量应服务优质内容”,举例李子柒、董宇辉,但分析停留在“他们很努力”层面,未深入探讨商业模式。
评委评语:“观点正确但浅尝辄止,像优秀高中作文。”
典型差距:
①论据单一:仅用网络常见案例,缺乏独家素材。
②论证扁平化:多用“因为所以”直线逻辑,缺少多角度辩证。
三等(70-79分)
官方标准:
观点正确,态度较明确
逻辑较清晰,表达较准确
语言较流畅,见解不够深刻,说服力一般,特色不够鲜明
案例解析:
考生评述“环境保护”时,反复强调“要节约用水用电”,但论据仅为“课本上说地球资源有限”,结尾突然插入“我昨天捡了垃圾”
评委评语:“观点零散,像‘意识流’日记。”
警示信号:
①逻辑跳跃:分论点之间无过渡(如“环保重要→我捡垃圾”)。
②语言口水化:频繁使用“然后”“嗯啊”等口头禅。
四等(60-69分)
官方标准:
观点基本正确,态度基本明确
逻辑基本清晰,表达基本准确
语言基本流畅,见解偏浅,说服力偏弱,缺乏特色
案例解析:
考生被问及“如何看待在线教育”时,回答:“挺好的,能上课。”再无拓展。
评委评语:“内容空洞如白开水,怀疑是否理解题目。”
致命问题:
①内容贫瘠:评述时间不足1分钟,无案例分析。
②模板化痕迹重:套用“国家重视”“青少年要”等万能句式。
五等(60分以下)
官方标准:
观点有偏误,态度不明确
逻辑不清晰,表达不准确
语言不流畅
案例解析:
考生评述“教育公平”时宣称:“农村孩子不该上大学,反正找不到工作。”
评委评语:“价值观错误,建议加强思想教育。”
淘汰主因:
①政治性错误:抨击国家政策、传播负面价值观。
②逻辑混乱:前后观点自相矛盾(如“要减负但不能减少考试”)。
四、考生必读:
从评分标准倒推备考计划
1、作品朗读:每日晨读+录音对比,重点纠正《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易错字(如“下载”zài≠zǎi)。
2、新闻播报:锁定《新闻联播》前10分钟跟读,用红笔标注重音、停连,形成肌肉记忆。
3、话题评述:建立“案例库”(如孟晚舟事件、淄博烧烤出圈),按“现象-原因-对策”整理思维导图。
谨记:
评分标准不是“参考答案”,而是“考官视角的评分地图”。吃透每一句话,才能让孩子的表现精准踩中得分点!
创家班以央视主播训练法为内核,带学员攻破发音难点,每日晨读纠音、新闻跟读强化语流节奏,结合热点案例拆解训练逻辑思维——用科学体系让精准表达融入本能,用声音穿透考场的“隐形评分线"。
— END—